——曹建
相对于国人公认的诚实守信的晋商,吃苦耐劳的徽商,精明能干的浙商,勇于打拼的闽商,低调内敛的粤商,我们川商的“烙印”,可以肯定的说,目前尚不甚明晰。 不久前,有幸与粤商出身的圣象集团总裁翁少斌一晤,相识多年,他所推崇的国内企业始终没有改口,仍然是“华为”。粤商看好粤商,是否为本土主义?他释然道:“粤商尽管低调,但这种内敛却时时在酝酿着更大的爆发,企业的发展正是在这一不断的爆发中创新前进”。想想华为,在国内率先发动的“辞工潮”,不能说不是这一特性的使然。
而在与梦虎藏品董事长戴小龙这位在川经营的闽商交流中,则另有一番体会,戴小龙来自福建山村,在成都创业即无资金又无任何社会资源,唯有自己一路打拼,而打拼的诀窍,就是种“懒庄稼”。何为“懒庄稼”?选择发展潜力大,势头好的业态,一头扎下去,精心培育便有望获得好收成。而对于川商同行,戴董揶揄说“当年我最大的竞争对手,10多年前一个店铺开在哪里,现在还是一个,而梦虎的数十个店面则已在四川全省包括重庆遍地开花了”。
在房地产行业,有人曾把来自广东、香港的“粤商”喻为“理科”,而将中部地区的房企喻为“文科”。理科的粤商行事低调,专注产品品质,不少大地产财团的负责人甚至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更是不愿意上镜头,相比文科,他们在楼市上着实不喜制造轰动与喧闹。
那么,我们川商究竟是何种脸谱呢?作为川人,在下实难下笔准确描绘。川人热情中不乏幽默,沉稳中透着机警,圆滑且又满怀诚意,敢想却又有些懒散,决策果断但往往耐力不足,如此多的元素混合又叠加,倒有些像川剧的“变脸”了,而红白、而灰黑、而绿紫,变化多端,但我们毕竟要确定自己登台亮相时的那第一张脸。并让人能够牢牢记住,就像四川火锅中独具的“麻”一样,令天下人食后咋舌直呼一个“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