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温州市四川商会,我们将为您提供贴心的服务!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  

 

  新闻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四川省平昌县200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议书及产业规划书

四川省平昌县200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议书及产业规划书

发布者:温州市四川商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10-20 您是第 17224 位读者



平昌县木竹产业发展规划
 
木竹产业是一项绿色生态产业, 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的特点,可以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的绿色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大力发展木竹产业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天然绿色林产品的广泛需求,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  木竹资源现状
 
一、木竹资源面积、蓄积
平昌幅员面积2227平方公里,据2007年省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和2008年我县对森林资源的补充调查:其中林业用地100312.58公顷,非林地面积122407.22公顷;在林地中,重点公益林31934.13公顷,占林地面积31.83%;商品林面积68378.4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8.17%。非林地上有林地面积6269.61公顷,有林地覆盖率45.25%。全县活立木总蓄积4742166立方米。有竹资源10.7万亩,各类竹林中以慈竹为主,毛竹、斑竹次之。其中有慈竹71万丛、毛竹18.1万株、斑竹118.1万株;慈竹和毛竹总蓄积量达21.4万吨,其中慈竹总产量达21万吨、毛竹总产量0.4万吨。
二、木竹资源分布特点
一是中幼林居多,后续资源丰富。中幼林面积、蓄积分别占林分面积、蓄积的88.3%和83.4%,但后续资源丰富。二是天然林多,人工林少。在林分中,天然林林分面积占62.4%,蓄积59.6%;人工林林分面积占37.6%,蓄积占40.4%。三是木竹资源分布不均。全县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8.3%,但分布不均,且在东部、北部较多,西部、南部相对较少。四是树种结构单一。全县以柏木、马尾松为主,面积、蓄积分别占93.8%和92.7%。五是低效林比重大。全县低质低效林地面积达53733.3公顷,其中商品林40000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39.8%。六是竹林成片面积少,比重小。
三、我县发展木竹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环境较好。木竹产业是国家大力扶持和推动的绿色生态产业,国家、省及市分别出台了鼓励发展木竹产业的系列文件和相关政策。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把木竹产业确定为县域经济发展优势产业,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二)建设条件优越。一是我县的林业用地土壤主要为紫色土、黄壤土、冲积土三类,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二是有丰富的木竹资源可开发利用,商品林面积达78391.62公顷。三是有大量低效林地可改造。四是劳动力资源富足,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余人。五是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方便快捷,电力、通讯、因特网等覆盖全县。
(三)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县林业主管部门有技术人员3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0人、助理工程师26人。同时,与省林科院、省林勘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保持着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
(四)市场前景广阔。木竹是当今世界四大材料中唯一可再生和再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材料。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国内市场对木竹材料及其制成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因此,在我县发展木竹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第二部分  木竹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县木竹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以助农增收为核心目标,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加工利用为龙头,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引进和整合县内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林业产业,推进林业生态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跨越。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双赢”的林业产业。
(二)坚持突出重点原则。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加工利用为龙头,因地制宜突出木竹产业发展重点。
(三)坚持市场经济原则。面向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四)坚持助农增收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增加林农就业机会,提高林农收入,实现“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裕一方财政”的目标。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推进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充分尊重消长规律,促进林业生态、经济循环利用。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新培育工业原料林50万亩,其中竹30万亩,木质原料林20万亩;培植中等规模以上木竹加工企业2家;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林业年总产值达到4.5亿元,农民每年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初步建成结构和布局合理、区域优势明显、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发展体系。
(一)2009-2010年发展目标
1、建设原料林基地18万亩,其中营造木质原料林8万亩,营造竹林10万亩。
2、新建或拟建林产品加工企业2个。
3、到2010年林业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8%。
(二)2011-2015年发展目标
1、建设原料林基地32万亩,其中营造木质原料林12万亩,营造竹林20万亩。
2、改扩建林产品加工企业2个。
3、到2015年林业产业产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2.5%。
四、建设重点和内容
(一)林木种苗培育
以国有苗圃为依托,育苗大户为补充,根据年度造林计划,定向培育木竹苗木,鼓励各企业自育苗木栽植,杜绝或尽量避免长途引进苗木。树(竹)种选择应以桤木、慈竹、毛竹等乡土树(竹)种为主,引进的树(竹)种,需要经过试验和认定,在确定适合我县生长并表现优良的方可推广。
1、苗木培育计划。         单位:亩

年度安排
2009-2010年
2011-2015年
小计
2009
2010
全县
1600
800
800
2700
桤木
800
400
400
1200
800
400
400
1500

2、质量监管。强化林木种苗管理站职能,加强种苗培育技术指导,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规程和标准,林木种苗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种苗质量的监督抽查,严格林木种苗市场管理,杜绝假冒伪劣种子(苗木)进入市场。
(二)原材料基地建设
1、区域布局。结合全县林地区划、海拔、地形地貌等因素,将县域区划为以发展竹为主的区域、以发展木质原料林为主的区域和木竹兼顾的区域三部分。按行政区划划分,以平洗、平涵、平驷、平镇、平响公路等交通相对便利为轴线,横向辐射,其主要涉及乡镇见下表。
         平昌县木竹基地培育区划表

区划类型
主要涉及乡镇
备注
以木质原料林为主
镇龙、望京、泥龙、马鞍、岩口、得胜、双鹿、青云、大寨、界牌
 
以竹为主
笔山、鹿鸣、邱家、涵水、白衣、西兴、龙岗、土垭、佛楼、岳家、六门、江口、驷马、兰草、澌岸、坦溪、粉壁、元石、澌滩、响滩、南风、板庙
 
混合类型
土兴、元山、灵山、五木、云台、石垭、青凤、高峰、喜神、福申、黑水
 

按海拔和地形地貌划分。海拔在800米以上区域的山坡上部以及800米以下坡度较陡的山坡上部,保持原有植被;海拔在800米以上区域山坡中部营造以桤木为主的木质原料林;800米以下区域及山体下部营造以桤木、毛竹等为主的木竹原料林。
2、进度和任务分解。利用7年时间,新培育工业原料林50万亩,其中竹30万亩,木质原料林20万亩,建立起具有较大规模、可持续利用的原材料基地。对造林地的选择遵循“适地适树、成片规划、重点布局”的原则,实行“以采带改”,即搞好已有林木的采伐加工利用的同时,按全县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更新树(竹)种;对现有立地条件较好的低质低效林进行逐步淘汰和改造;充分利用四旁土地资源,四旁土地主要用于营造竹林。
(1)按基地建设进度规划。

平昌县木竹产业发展进度表
实施项目
2009-2010
2011-2015
合计
2009
2010
全县
18
9
9
32
小计
10
5
5
20
成片栽植(万亩)
新建
3
1.5
1.5
3
低改
3
1.5
1.5
6
四旁栽植(折合万亩)
4
2
2
11
木质原料林
小计
8
4
4
12
新建
4
2
2
4
低改
4
2
2
8

(2)按行政区划规划。

平昌县木竹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分乡面积表
 
 
 
 
 
 
 
单位:亩
序号
单位
成片造林
四旁栽植
 
序号
单位
成片造林
四旁栽植
 
全县
350000
150000
22
土垭乡
6000
3000
1
江口镇
20000
10000
23
望京乡
4000
3000
2
驷马镇
13000
9000
24
佛楼镇
4000
3000
3
笔山镇
20000
4000
25
南风乡
3000
3000
4
土兴乡
15000
6000
26
涵水镇
5000
3000
5
白衣镇
9000
6000
27
五木乡
4000
2000
6
元山镇
13000
6000
28
石垭乡
6000
2500
7
响滩镇
5000
5000
29
高峰乡
5000
3000
8
镇龙镇
20000
4000
30
六门乡
5000
3000
9
云台镇
13000
4000
31
澌滩乡
6000
2000
10
兰草镇
10000
4000
32
灵山乡
4000
3000
11
龙岗乡
7000
4000
33
双鹿乡
9000
2000
12
得胜镇
12000
4000
34
粉壁乡
12000
2000
13
坦溪镇
8000
4000
35
青凤乡
7000
2500
14
元石乡
5000
5000
36
岩口乡
5000
3000
15
西兴镇
6000
3000
37
喜神乡
8000
2000
16
岳家镇
6000
4000
38
鹿鸣镇
9000
2000
17
青云乡
12000
3000
39
福申乡
5000
2000
18
邱家镇
4000
3000
40
马鞍乡
5000
1000
19
泥龙乡
10000
3000
41
大寨乡
13000
3000
20
澌岸乡
7000
3000
42
界牌乡
3000
2000
21
板庙乡
5000
3000
43
黑水乡
2000
1000

(三)加工企业培育
1、企业培育和布局。建立健全木材生产加工准入退出机制,根据原料林培育规划和全县森林资源消长情况,引进或培育以林板一体化、家具制造、森林食品为重点的中型以上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户经营致富。对企业采取扶持与保护相结合的政策,从项目申报与匹配、税费减免、资金扶持、原材料供给等多方面给予优惠,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
 
 
平昌县木竹加工企业布局

加工企业
规划数量
区域分布
备注
中型以上精加工企业
2(竹、木各一家)
重点考虑星光工业园区
年加工能力2万立方米(吨)以上
木粗加工车间
3
邱家、元山、镇龙
根据加工需要建设
竹粗加工车间
4
响滩、鹿鸣、驷马、白衣
根据加工需要建设
小型加工企业
10
每个片区一家
主要满足全县农户生产生活需要

2、林木采伐与利用。科学分析和确定林木消耗量,林木消耗量不得高于商品林林木生长量的80%。在2009-2010年,以调整和改造现有林分为主,规划木材年生产量为6-10万立方米;2011-2015年,规划木材年生产量为10-15万立方米。县内木材生产与采伐限额之间的缺口,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县外原材料向我县流入。
3、木竹加工产品品牌培育。利用3-5年时间争取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在区域或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木竹加工产品名优品牌,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扶持力度。
(四)市场体系培育与建设
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建立以县城为中心、各中心场镇为分支的木竹产品市场网络,发挥现有各类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作用。
1、培育林产品贸易市场。取消马路市场,在县城建设场所相对固定的木竹产品交易中心1个;逐渐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专门的木竹产品贸易市场。
2、强化信息收集与披露。建立林产品网站,定期发布林产品市场动态和需求信息。
3、搭建林权交易平台。加快搭建林权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变更登记、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咨询和信息披露等一条龙服务。
4、建设林产品“绿色通道”。 对向我县运输来源合法的木竹原材料的车辆减免通行费。
(一)投资估算
1、估算依据根据规划内容、规模和林业工程投资标准,以及当地实际技术经济指标确定投资估算指标。营造木质原料林按500元/亩、竹林1000元/亩计算。
2、投资估算经估算,林业产业发展总投资55000万元(不含市场体系等基础建设)。按建设阶段分:2009-2010年,投资24000万元,占总投资的43.6%;2011-2015年,投资31000万元,占56.4%。按建设内容分:基地建设投资4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2.7%;林产化工建设投资15000万元,占27.3%。分阶段、年度投资估算见表。
平昌县木竹产业发展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产业项目
合计
2009-2010年
2011-2015年
合计
2009年
2010年
合计
55000
24000
13000
11000
31000
基地建设
40000
14000
7000
7000
26000
林产加工
15000
10000
6000
4000
5000

3、资金筹措。一是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和有关财政补助;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和银行贷款;三是吸取社会民间资本金等。形成以政府为主体,政府、银行信贷、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多元化融资形式筹集建设资金。
投资筹措规划表        单位:万元

产业项目
合计
国家政策性投资
银行贷款
社会融资
投资
比例%
投资
比例%
投资
比例%
合计
55000
16000
29.1
24000
43.6
15000
27.3
基地建设
40000
16000
40
16000
40
8000
20
林产加工
15000
 
 
8000
53.3
7000
46.7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通过低产林改造利用、木竹原材料基地建设、木材生产及深加工、生物产品提炼等项目的实施,林业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实施后,到2010年末,林业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到2015年末,林业产业产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2.5%,农民每年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

         木竹每亩原材料销售收入   单位:立方米、公斤、吨、元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备注
产量
产值
产量
产值
产量
产值
产量
产值
产量
产值
产量
产值
桤木
 
 
 
 
 
 
 
 
 
 
12
7200
集约经营10年为一轮伐期
小计
 
2000
 
2800
 
3200
 
3200
 
3200
 
3200
 
竹笋
100
800
150
1200
200
1600
200
1600
200
1600
200
1600
进入稳产期后不计大小年
竹原材
1.5
1200
2
1600
2
1600
2
1600
2
1600
2
1600
进入稳产期后不计大小年

桤木木材价格:600元/立方米;竹材价格:800元/吨;竹笋价格:8元/公斤。
2、生态效益。随着林业产业规划的实施,以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为主的森林培育业不断强化,基地在提供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改善生物生存环境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产生比有形产品产值高得多的生态效益。增加的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碳25万吨、释放氧气15万吨。到规划期末,可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年减少土壤流失20万吨,降低河床泥沙淤积,同时还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地面风速,吸附尘埃,减少细菌载体,减少自然灾害等,对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活环境质量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3、社会效益。规划着力环境保护并适度开发,引导林业资源利用与开发协调发展,全县有15万户农户参与木竹原料林建设,促进种植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益,提高社会化生产水平。从而拓宽相关产业的发展领域,为城乡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5000个,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随着时间的延续,还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第三部分  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县政府领导为负责人,发改委、经商委、财政、农业、林业、科技、交通、扶贫、质监、工商、税务、旅游、金融等部门为成员的平昌县木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木竹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方案制定、规划实施、资金筹措、技术指导、检查验收、考核奖惩等工作。在县林业局成立木竹产业化发展办公室,落实专人办公。
二、落实优惠政策
(一)整合各方资源。发改委、林业、农业、交通、扶贫办等相关单位项目要重点向木竹产业基地建设上倾斜,县财政对原材料基地建设、良种选育推广等给予资金扶持。
(二)优先扶持龙头企业。对经济效益好、信用等级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企业坚持优先扶持原材料基地建设、优先申报和安排项目、优先解决融资和申报政策性贷款、优先保障资源供给“四优先”原则。
(三)落实税费减免政策。逐步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标准,基层林业管理单位因此出现的经费缺口纳入财政预算。
三、创新发展机制
一)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权流转机制。鼓励林权合理流转,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充分释放林业资源潜能。
(二)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支持鼓励城乡居民、企事业、私营业主等,以独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林业发展,兴办木竹产业。对符合木竹产业培育发展方向、有利于产业发展壮大的项目,一律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周边木竹资源向我县流入。
(三)畅通多种金融信贷业务。加大林农的小额信贷支持,开展以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探索建立林业担保机制。
(四)建立企业与基地的联结机制。鼓励推行“基地+农户”、“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机制,实现林农利益与企业利润良性促进,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目的。
四、实施科技兴林
以县级林业科技队伍为主体,加强与林业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良种选育、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扎实抓好林业产业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实用技能培训,提高林业产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实施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加大对人造板、竹木制品、林木种苗、森林食品等涉及人们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林产品的监测检验力度。
五、严格目标管理
木竹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该规划经专家充分论证后,报平昌县人大审议批准,由政府组织实施,将木竹产业基地建设纳入目标考核。由县长与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木竹产业发展责任书》,将年度目标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县林业局、目督办对年度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严格考核,凡建设任务未完成、建设质量不达标的,将追究各单位第一责任人及相关责任人的政治、经济责任。
 
1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建设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1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及内容:(1)商品蔬菜基地10万亩(示范基地1万亩,技术推广9万亩);(2)建占地3000平方米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3)容量3000吨的气调果蔬保鲜库。
项目总投资:24805.38万元
   项目业主:拟引进绿色商品蔬菜种植、经营企业,投资以建示范基地和技术推广为主。
 项目主管单位:平昌县农业局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平昌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幅员面积2229.1平方公里。辖26个乡17个镇,463个行政村,总人口103.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88万人。境内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系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四川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平昌县常年露地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能稳定在1.5万亩以上,年产各种蔬菜4500万公斤,产值2300万元左右。蔬菜种植正逐步成为我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种植区域分散,种植品种混杂,标准化栽培程度低,规模化经营效益差,营销组织不健全,导致蔬菜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运用先进的育苗、良种及生物、生态工程等技术手段,采用现代市场化营销手段,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势在必行。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本项目符合四川省农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是四川省良种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对象之一;符合国家农业产业业发展规划,符合国务院《关于促进蔬菜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的精神要求。
(2)项目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该项目通过建立优质商品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可大幅度提高平昌县商品蔬菜良种普及率;通过设施大棚种植蔬菜,可有效提高商品蔬菜产量及品质;通过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建现代化气调保鲜储存库,可进一步提升商品蔬菜的品质及市场竞争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蔬菜种植农户、流通大户、经营业主的经济效益。
(3)项目建设是提高科学种菜水平和增加科技含量的需要。
随着种菜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蔬菜食品消费观念的变化,大面积种菜正由低质向优质转变。本项目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采用电热增温育苗、大棚设施栽培等高产配套技术,严格实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可大幅度提高我县蔬菜生产水平,提升商品蔬菜品质,加快无公害农业发展进程,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从2007年开始,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立蔬菜发展的制度。一方面,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立种子繁育技术,重大病害、灾害等保险制度,加大对蔬菜疫病防治体系的支持,增强种植者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个方面,国家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建立蔬菜规模化种植补贴制度。
(2)四川省政策的保障措施。蔬菜种植是四川农村的传统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蔬菜生产,认真落实“菜篮子”省、市、县长负责制,及时解决蔬菜产品生产、供应、价格和市场监管的问题,加强市场监测,建立应急机制,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同时积极引导种植户依托“万名蔬菜科技人员助农增收行动”,推进蔬菜产业现代化,提高种菜效益。
(3)平昌县政策的保障措施。《平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计划纲要(草案)》中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向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迈进,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产品开发,改良传统种植品种,年产出蔬菜25万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平昌县委、县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蔬菜生产的决定》(平昌委发[2008]2号文件),第七条规定“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体系,强力推动蔬菜生产”。
3、项目投资人概况
拟引进投资能力在1亿元以上的商品蔬菜种植、经营业主。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1、项目定位
通过实施10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年产商品蔬菜25万吨,产值5亿元,纯收入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361元,同时将我县建设成为全省商品蔬菜供应基地县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在实现本地商品蔬菜自足的基础上,将我县发展成为重庆、成都、西安、达州、广元、巴中等省内外大中城市优质商品蔬菜综合供应基地。
2、项目选址
该项目拟定在距县城30公里以内的江口镇、坦溪乡、驷马镇、元山镇、云台镇等20个乡镇实施。
(1)区域综合环境
①土地资源条件。项目区位于县城周围30公里以内,人均占有土地12亩,耕地0.75亩,林地15亩,牧地2.13亩。
②气候资源条件。平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为16.7℃,≥10℃的平均积温4300.3℃,常年平均日照时数1341.4小时;常年平均降水量1251.3毫米;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无霜期302天。
③水、电资源条件。平昌县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6164处,水利工程设计配套干支渠1643km,水利工程蓄引提总水量8558万M3。平昌县水能资源较丰富,已在巴河流域先后建有五座电站和上规模的风滩电站,装机总容量1.2万千瓦。
④运输、通讯条件。项目区分布在达巴公路两侧,四条出境公路网内,即将建设的达广铁路和达广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运输极为方便。电力供应充沛。程控电话、长途数字传输、移动电话覆盖全境,可视图像、远程教育、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和信息设施得到了普遍应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条件比较发达。
(2)局部环境
县内陆路交通发达,有多条出境公路,达广高速公路和达广铁路线正在规划修建将穿越境内。县内公路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车里程发展到全程2385公里,等级公路已达1150公里,2007年货运周转量达2875万吨。项目产品依据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可方便地运往省内外销售。
(3)周边环境
平昌紧邻达州、巴中等中等城市,距重庆320公里,距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均在500公里左右。距达州火车站100公里、距巴中火车站70公里。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1、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①发展目标:通过项目实施达到无公害商品蔬菜种植10万亩,年产商品蔬菜25万吨,产值5亿元,纯收入3亿元以上。其中示范种植1万亩,亩产6.25吨,亩产值1.25万元,产值1.25亿元。
②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政府为引导,以培育大户﹑建设基地﹑搞活流通为重点,着力培育集约化、规模化的优质商品蔬菜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产业支撑。
2、总体规划布局
(1)基地布局:
项目选择在平昌县江口镇、驷马镇、元山镇、白衣镇、涵水镇、坦溪镇、云台镇等20个乡镇,涵盖70个行政村、56134户,194795人。建优质商品蔬菜基地10万亩,其中:建育苗温室20栋,育苗基地1000亩;建钢架永固式蔬菜生产大棚5000栋,大棚栽培特色蔬菜及反季节蔬菜15000亩。
(2)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布局:在县城江口镇信义开发区规划新建无公害蔬菜检验监测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4.5亩),设计建筑面积1361.3平方米。
(3)气调保鲜储藏库布局:在江口镇太平村建设气调冷藏库一座,设计规格156.3×24.4×4.5米,一次储藏蔬菜3000吨。
3、建设周期
建设期为2009年-2011年,共3年。
5、项目经营思路
实行“三位一体”,一步到位的技术推广机制,即由乡镇政府、推广机构与基地农户共同实施。乡镇政府负责基地面积的落实,使任务落实到实处。农业部门负责组织科技人员与农户签订商品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合同,建立利益共同体,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要求进行实施。政府支持基地农户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化组织和蔬菜产业化协会组织,负责执行蔬菜产业化的有关政策和法规,联系技术人员推广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营销窗口,联络农村经济人,真正担负起基地牵动两头的运行机制,即示范生产基地和市场营销的义务。
五、项目财务分析
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4805.38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24105.38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万元,基本预备费200万元。
(1)工程建设费24105.38万元。
①土建工程。新建无公害蔬菜检验监测中心检验监测楼及配套库房总建筑面积1361.3m2,平均造价按1500.00元/m2计,需投资204.2万元;中心需用地3000 m2(4.5亩),需缴土地行政划拨费54万元;土建工程合计需投资258.2万元。
②田间工程11237.18万元。其中:田形调整2.5万亩,平均单位造价200元/亩,需资金500万元;增厚土层4万亩,平均单位造价300元/亩,需资金1200万元;其他田间路、水、土综合整治配套需资金9537.18万元。
③生产设施11000万元。其中:新建连栋育苗温室20栋,每栋造价195万元,需资金3900万元;新建钢架大棚5000栋,每栋造价1.3万元,需资金6500万元;其他农业机械实施需资金600万元。
④购置蔬菜检测仪器设备79台套,需资金180万元。
⑤建气调冷藏库一处,需资金1430万元。
(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万元
(3)基本预备费200万元
2、项目收益
(1)经济效益:① 10万亩蔬菜每年可产无公害蔬菜20万吨,参照蔬菜市场价格测算,年可实现产值4亿元,企业年销售利润4200万元;②示范基地年生产性收入可达2000万元;③项目达产后企业年经营利润6200万元,投资利润率25.9%。项目投资回收期为5年(含建设期)
(2)社会效益:建成蔬菜基地后,进一步推动蔬菜无公害化生产,全面提高蔬菜品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吃得放心优质蔬菜,同时也为平昌县蔬菜产业开拓新的市场,为本县无公害蔬菜需求提供保障。能解决项目区剩余劳动力3.5万人,提高项目区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建成后,蔬菜平均亩产2000公斤,亩产值4000元,亩纯收入2400元;种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亩产值1620元,亩平纯收入940元。10万亩蔬菜可产无公害蔬菜20万吨,产值4亿元,纯收入3亿元,户平纯收入5400元,人平纯收入1500元。蔬菜产品进行深加工、进入流通领域,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总投资24805.38万元。其中招商引资13000万元,申请国家项目补助资金5000万元,农户自筹和投劳折资6805.38万元。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巴山山地鸡”生态养殖示范园及屠宰
加工生产线建设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巴山山地鸡”生态养殖示范园及屠宰加工生产线建设
2、项目建设地点:平昌县星光工业园区
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计划占地50亩,建设孵化室600平方米,加工车间400平方米,屠宰、冷库、成品库600平方米,办公、宿舍800-1000平方米。在坦溪、镇龙、石垭、等25个乡镇建设山地山地鸡养殖基地。在星光工业园建设家禽屠宰分割加工厂一座,建设孵化室,屠宰沥血间、羽毛加工间、浸烫脱羽间、小毛处理间、开腔净膛间、内脏处理间、副产品加工包装间、分割、整理重包装间、白条整理重包装间、速冻间、冷藏库、机库等,同时建设办公、管理及场区道路、给排水、供电、制冷、供暖等配套设施。主要产品为家禽分割分级包装产品和内脏等副产品。年屠宰山地鸡200万只,分割包装鸡肉300万吨。
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5、项目承担单位:平昌县畜牧食品局
6、项目负责人:吴彩堂
7、项目技术负责人:陈德涌(高级畜牧师)
8、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
9、项目建设时间:2009年1月-12月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1、项目建设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我县有着悠久的养禽历史,特别是山地鸡以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而享誉成都、绵阳等国内、省内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成都等国内大城市现已出台禁止在市区及周边地带养殖和宰杀活禽的政策。因此,为了配合该政策的实施,我县及时的提出了建设巴山山地鸡养殖屠宰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为搞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畜牧业的产业化步伐,努力把我县由畜牧大县打造成全省畜牧强县。200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把以“生猪为重点、肉牛为特色、家禽为基础,大力发展畜牧及其加工业”定位为“富民裕县”产业,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以巴山山地山地鸡为主的小家禽年出栏1000万只的宏伟目标。加之我县是畜牧业大县,年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9.7%以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养鸡在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全县年出栏鸡800万只以上,山地鸡占90%以上。根据平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2009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家禽为基础的畜牧养殖,建设25个山地鸡养殖小区,打造山地鸡品牌的战略思路。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山地鸡加工是带动养殖业发展的需要。200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山地鸡产业,打造山地鸡品牌。为达到预期目标,制定了2009-2015年的畜牧业发展规划。通过去年的山地鸡加工企业的带动,促进了养禽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和经验,所以,建设养殖屠宰加工厂扩大加工业十分必要。二是实施畜牧“富民裕县”工程发展战略的需要。2009年县党代会提出了以家禽为基础的畜牧业发展战略,为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单位和部门积极配合,畜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县畜牧业没有特色、没有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如果不思进取、不想出路,将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和落后状况,大力发展山地鸡养殖,是为畜牧业发展的顺利实施和平昌畜牧再上台阶的需要,壮大加工龙头企业是加快山地鸡产业化建设步伐重中之重。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县传统农业中的粮食种植无特色,品种普通,市场竞争力低下,单靠种植粮食已难以实现农民增收。因此,合理布局粮、经、饲三元结构,大力发展山地鸡养殖,实施大巴山山地鸡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能够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利用自然资源;能够更多地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有效地配置利用农业资源,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四是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平昌县畜牧产业虽然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没有特色,没有名牌产品,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如果不想出路,不创品牌,将始终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转。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山地鸡养殖,建设山地鸡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山地鸡品牌,将是提高我县畜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五是帮助养殖户持续增收的需要。养殖山地鸡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没有农民难以掌握的高深技术,通过统一规划指导,发展规模养殖,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贫困农户可较快获得更多收益,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六是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需要。本项目立足我县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及人们对畜产品无公害和绿色的质量要求,将畜牧业的发展重点转向巴山山地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的增加,既能扩大养殖规模,又能就近就业,符合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2、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通过我们的积极争取,我县成功申报了巴山山地鸡产业扶贫项目,结合近年来的实施,效果十分明显,效益显著。全县共发展山地鸡规模养殖示范村25个,示范农户1000户,养山地鸡100万只,其中饲养2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200户。示范村外的广大农户自发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共有山地鸡养殖大户325户。通过县财政匹配和业主自筹资金建立了石垭柳林、镇龙元顶、白衣大梁3个山地鸡种鸡场,年生产优质山地鸡200万只。其中石垭乡柳林村五童梁孵抱场还引进湖南雪峰乌骨种鸡2000只,用于扩繁并向全县推广。同时为了全县山地鸡产业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实施,拓展山地鸡销售市场和创造优质品牌,县畜牧食品局还牵头成立了“平昌县大巴山山地鸡养殖协会”,办理了协会相关手续,制定了协会的规章制度,并向县工商局申请注册了“巴山山地山地鸡”商标。在元山镇张公社区建设了山地鸡加工厂,注册了“思千里”商标,对山地鸡实行熏、蒸等加工,产品走俏,为我县山地鸡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2008年全县已出栏山地鸡810万只,其中示范村出栏100万只,每只平均收入40元以上,获纯利500万元以上,全县仅山地鸡人均纯收入100元以上。根据去年的发展为山地鸡养殖加工奠定了良好基础,经县委、县政府和县畜牧食品局研究决定,提出实施该项目。
3、项目的投资人概况
投资人需独资或与“思千里”加工厂或养殖场协会合资。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1、项目定位
按照《食品卫生规范》标准及禽制品产品质量标准执行,建设规模为每天生产6000只山地鸡等成品。严格按照山地鸡制品操作生产,即屠宰→腌制→风干→蒸煮→杀菌→成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执行。依托“思千里”山地鸡加工厂,在平昌县星光工业园区建设家禽屠宰分割加工厂一座,主要产品为山地鸡分割分级包装产品和山地鸡内脏等副产品。建设屠宰沥血间、羽毛加工间、浸烫脱羽间、小毛处理间、开腔净膛间、内脏处理间、副产品加工包装间、分割、整理重包装间、白条整理重包装间、速冻间、冷藏库、机库等,同时建设办公、管理及场区道路、给排水、供电、制冷、供暖等配套设施。购置1条每小时加工山地鸡能力1000只的分割加工生产线,单班生产,年加工鸡200万只。带动全县家禽业发展,逐步扩大加工生产线建设。
2、项目选址:平昌县星光工业园
(1)区域综合环境
①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平昌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巴中市东南部,东与万源、宣汉交界,南与达州、渠县毗邻,西与仪陇、营山相连,北与通江、巴州接壤,介于北纬31°16/--31°52/,东经106°50/--107°34/之间。县人民政府驻地——江口镇位于通(河)巴(河)两河交汇处,水陆交通方便,是川东通向川北的要冲,素有“川北重镇”之称。交通方便,平昌县距成渝、达成铁路、达(州)大(竹)高速公路、达州机场117公里。巴河水运直通渠江而至长江。公园与周边的达州、巴中、南充、广元、汉中等中等城市和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均有公路连通。
②自然资源条件
A、地质、地貌、地形构造特征。全县地势北高陡南低缓,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完整山脉较少,以深丘、低山为主,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供生存的发展之地。平坝只零星分布于巴河、通河干流两岸,境内丘陵起伏,沟谷纵横,地势破碎,切割深度大部分在400米左右,深丘面积146307.19公顷,低山面积75812公顷,平坝面积仅600公顷。土壤类型以水稻土、冲击土、紫色土、黄壤为主,全县土地面积22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51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6555公顷,林地面积8569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7%。
B、水系及河流分布。平昌县境内属渠江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33公里。河流总长度747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流11条,流域面积2229.12平方公里。河流在洪水期猛涨猛降,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其中巴河,源于南江县玉泉乡分水岭,从巴州区复兴乡进入县境澌岸乡木连溪,经雷山、兰草、白衣等地至元石乡的黄梅溪出境,入达县江陵乡。流域面积17666平方公里,境内主河道长79.3公里。通河,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广家店乡长梁,从通江县爱国乡入境,进入澌滩乡,经云台、元山、江口镇等汇入巴河,境内河道长43.8公里,流域面积8958平方公里。
C、气候特征。平昌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日平均气温为16.8℃,除北部低山区外,都能稳定通过在0℃以上。县境降水,主源于太平洋暖气流夹带的大量水汽,在大巴山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年降水夏多,冬少,常出现冬春偏旱,夏秋偏涝现象。县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6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毫米,全年雾多,风速小,雨量充沛,空气湿润。
D、主要植被及动物资源。平昌南部距县城20公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镇龙山——森林公元总面积2553公顷,其中森林面积2132公顷,活立木蓄积65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3.5%。有野生维管植物1000多种,其中乔、灌木有松科、柏科、杉科、樟科、壳斗科、胡桃科、桦木科、木犀科、银杏科、山茶科、禾本科、杜鹃科等50科160多种。园内珍稀树种主要有篦子三尖杉、红豆树、四川润楠、灯台树、菩提树、飞蛾槭等20多种。有天麻、伏苓、吴茱萸等药用植物50多种。有陆生野生动物110种,其中重点保护动物有猕猴、毛冠鹿、林麝、大鲵、白鹭、红腹锦鸡等10多种。
(2)局部环境
星光工业园地处原泻巴乡星光村,从县城通河大桥至星光工业园全长6.18公里,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该地点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水、电、交通、通讯有保障。是平昌县委县政府规划的首个工业园区,享有各种办厂优惠条件,具备建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的良好条件。
(3)周边环境
平昌县处于巴中市与达州市之间,距巴中市86公里,同时距巴中市的通江县、南江县里程也不到100公里;距达州117公里。巴中市和达州市均是四川省的畜牧大市,畜牧产业在当地都是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畜禽产品数量巨大。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1、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畜牧及其加工业”的总体思想,瞄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屠宰加工为龙头,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屠宰业,带动饲料加工业、推动包装印刷的经营战略,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带动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使农民持续增收。
 
  2、总体规划布局
      在江口镇太平村、元山镇龙泉村、坦溪镇民兴村、驷马镇辉煌村、镇龙园顶村、石垭乡柳林村等建设25个家禽养殖园区,全县发展示范农户1000户,养山地鸡200万只,其中饲养2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200户。带动示范村外的山地鸡养殖大户5000户。全县年出栏山地鸡1000万只,仅家禽养殖增收1000万元。通过发展养禽业为建设山地鸡屠宰加工提供资源,实现年屠宰山地鸡200万只,分割包装鸡肉300万吨。
 
  3、功能分布
      加工厂设孵抱车间、加工车间、办公区,其中加工车间设屠宰沥血间、羽毛加工间、浸烫脱羽间、小毛处理间、开腔净膛间、内脏处理间、副产品加工包装间、分割、整理重包装间、白条整理重包装间、速冻间、冷藏库、机库等,车间外建设办公,建设场区道路、给排水、供电、制冷、供暖等配套设施
 
  4、建设周期
 
      本项目从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建设期为1年。

  5、项目经营思路
      该项目通过建设山地鸡屠宰加工生产线,大力发展大巴山山地鸡规模养殖,加快我县大巴山山地鸡规模养殖产业化建设步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肉类加工企业的发展,增加县级财政收入,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出重大贡献.
 
五、项目财务分析
 
    1、投资估算
 
      预计投资资金为1800万元:具体为设备投资500万元(屠宰流水线为200万元,风干流水线为100万元,蒸煮流水线为100万元,真空包装设备为30万元,微波杀菌设备为20万元,制冷恒温设备为50万元);征地50亩,新建厂房、办公生活用房投资300万元;购置设备、建检验室、运输汽车等投资200万元,建设山地鸡养殖基地25个800万元。
      2、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达产后,年加工屠宰山地鸡200万只,实现年产值1.2亿元,创税200万元,实现净利润800万元。家禽养殖园区实现利润500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3年(含建设期)。
      3、项目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以我县广大的巴山山地鸡养殖户(场)作为“第一车间”,通过引进龙头加工企业,与广大养殖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对原料进行精深加工开发,延长了产业发展链条,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对满足市场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推进我县畜牧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资金筹措方式:招商引资800万元,国家补助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江口水乡水利风景区旅游综合开发
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平昌县江口水乡水利旅游区
2)建设内容:两站一库一镇,即双滩电站、风滩电站、牛角坑水库,白衣镇。建水上渔村3处、江口码头、江口滨河画廊、景区标识标牌、(江口、兰草)游客集散中心。
3项目承办单位:
平昌县江口水乡水利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杜志敬
注册资本:叁仟万圆
企业类型:全民所有
4项目总投资:19642.6万元
二、         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和米仓山南麓,隶属巴中市辖区,东邻万源、宣汉,南界达州、渠县,西连营山、仪陇,北接巴中、通江,是达县通往通江、南江、巴中三区县的咽喉。县境地处水陆交通枢纽,境内共有通航河流21条,运输总里程638公里。
境内江口水乡水利风景区主指:两站一库一镇,即双滩电站、风滩电站、牛角坑水库,白衣镇。该风景区水域风光优美,通河与巴河蜿蜒曲转,百余条大小溪流曲径通幽,水域动静结合,水面广阔壮观,水质优良,观赏性强;古镇文化汉时就因“两岸金丝垂枊茂盛,绿荫遮天”而得名,翰林文化、小角楼酒文化、寿星文化等显示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具有开展参与性强的水上娱乐活动项目的绝佳条件,也是人文资源和资源景观绝妙组合,品位极高,极具有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1)旅游业被确立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旅游产业是国家“十一五”和本部大开发重点支持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省实现“四个跨越”的战略性产业。与陕西省形成了开发建设“川陕旅游协作区”的合作框架,与重庆、陕西等周边省(市、区)签署了共建无障碍旅游区等协议。
2)旅游业是巴中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
《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提升旅游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3)平昌县将“两站一库一镇”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平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4月7日在平昌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中明确指出:加快佛头山、镇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白衣水乡、双滩—风滩库区旅游开发;积极发展生态“农家乐”;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改造提升餐饮等传统服务业。
3、   项目的投资人概况(对拟引进投资商的要求)
     引进资金对该项目进行整体开发,投资商可以独资或合资开发。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1、   项目定位(地位及发展方向)
1)主题定位
突出水娱特色,打造水上娱乐与乡村休闲假日旅游目的地。
2)市场定位
江口水乡水利旅游区的目标市场可分为近、中、远程三级市场。近程市场指巴中、达州等1.5小时近程辐射区域;中程市场指导成都、重庆、南充、西安等半日经济圈大中型城市;远程市场指国内其他区域市场。
3)形象定位
江口水乡·巴河佳酿(1)突出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原生态文化的资源组合优势。(2)体现江口水乡的水娱产品和乡村休闲假日产品特色。
2、   项目选址
1)区域综合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平昌县的经济得了较快发展。2008年,平昌县生产总值完成32.5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41.2:25.7:3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3亿元,增长1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57万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870元、2176元,分别增长速度10.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
2)局部环境
平昌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类型,温暖湿润,日照充分,年均气温16.8℃,空气质量级,年均降雨量1510毫米,无霜期251天,相对湿度79%;县境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溪河纵横,丘陵广布。县境动植物种类丰富,森林覆盖率为38.2%;县境主要河流为巴河、通江河,水质较好,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适合工农业生产、人畜生活用水以及水上娱乐项目的开展。
3)周边环境
平昌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是巴中地区的门户重镇。平昌县是建设中达州至巴中高速公路(达巴高速)的必经之处。达巴高速建成之后,到南江、通江、南充、成都、重庆、西安等主要客源地的时间距离缩短,可进入性提高。
3、   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适应川东北、巴中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川东北地区是四川旅游产业格局的软肋,发展较为滞后。该项目能发挥平昌县“水”这一资源优势,实现“巴中访古、南江观山、通江看洞、平昌戏水”的产业格局,提升平昌县旅游产业竞争力,优化川东北地区旅游产品结构,提升川东北地区在四川旅游发展中的地方。
2)项目建设是适应加快平昌县旅游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平昌作为川东北地区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关系,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比重仅占34.5%,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旅游接待总量偏低,以2008年为例,旅游人次仅为47.3万人次。而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引擎,能促进餐饮、酒店、交通、商贸、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项目的建设能带动库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平昌县经济的腾飞。
3)项目建设是进一步保护旅游资源的需要
目前,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江口水乡水利旅游区的资源破坏严重,如白衣古镇的文昌宫、万寿宫、紫云宫等景观只残存遗址、遗迹。对旅游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保护和认知和管理不到位,旅游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该项目的开发能吸引投资,激发当地政府和居民保护资源的意识。
4)旅游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平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50元(2005年农民人均1997元),增收任务重;2005年劳务输出人数为22万人次《2005年末平昌县人口总量为97.09万》,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突出。江口水乡水利旅游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将创造新的产业机遇,提高社会就业率,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能吸引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四、           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充分发挥江口水乡水利旅游区两站一库一古镇以及原生态环境的资源组合优势,坚持差异化战略,突出水娱特色,开发水上娱乐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打造差异明显、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
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建设设施完备、服务一流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1、   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按国家AAAA旅游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将江口水乡水利旅游区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的优秀旅游区;
树立旅游区鲜明的旅游形象,成为平昌县旅游业的地标,成为巴中、达州市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的自驾车旅游重要目的地;
通过旅游区的发展,带动库区沿岸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引擎作用。
2、   总体规划布局
景区已获国家水利部"江口水乡水利风景区"认证。项目建设内容:开发白衣河、风滩电站库区、牛角坑水库。按国家AAAA旅游区标准规划,建设成为巴中、达州市知名旅游区,成为西安、成都、重庆旅游目的地。
3、   功能分区
     突出原生态、水娱特色,开发水上娱乐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水上渔村3处、江口码头、江口滨河画廊、景区标识标牌、(江口、兰草)游客集散中心。
4、   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5、   项目经营思路
实现库区旅游的原生态开发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依托河流生态廊道,保持自然资源的原生态和文化的原真性;把旅游开发控制在库区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内,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库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优美;库区流域内的白衣古镇、望京乡等地人文底蕴深厚、特色突出、旅游开发应把两者有机结合,使产品兼具生态优势和文化品位,突出“江口水乡”原生态自然和文化组合优势。
把旅游区纳入到巴中市乃至川东北旅游发展的战略格局中,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实现旅游线路的有效组合,实现客源市场的联合开发,形成合力,达到利益共享,实现“巴中访古、南江观山、通江看洞、平昌戏水”的产业格局。
五、项目财务分析
1、   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1964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707.2,流动资金投资935.4万元。
2、   项目收益
本项目计算期确定为13年,其中建设项目期2年,经营期11年;基准财务内部收益率,本项目基准财务内部收益率确定为10%;借款计算,项目借款名义利率按5.6%计算;流转税率,营业税率为6%,城建维护税7%,教育费附加3%。管理费用,按营业收入的15%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分析计算,项目建成后增固定资产18427.2万元,残值率以5%计,使用年限平均按20年计,交付使用后第一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如下:固定资产总额×(1-残值率)/使用年限=875.3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项目投资回收期6.95年(不含建设期)。
3、   项目社会效益
1)促进生态环境与文化的保护
旅游开发依赖良好的资源与环境,因此发展旅游成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手段和目的。通过旅游来发展经济,能有效避免当地居民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可能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2)增加劳动力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以及城镇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通常认为,旅游业的直接就业与间接就来的比例在1:5的水平。以白衣古镇为例,预计白衣片区到2010年可以解决300人的直接就业,则间接就业的人数可达1500人,总计1800人。整个库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将产生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可达万余个就业岗痊,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将大大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项目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市场主要依赖于居民个人的消费行为,而居民消费的特点、承受力和变化趋势均是不易把握的因素,加之旅游业的投入成本大,这都构成了旅游区的经营方向和投资选择的市场风险。
针对上述各项风险因素,拟采取以下措施,尽力将上述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以减少其不利影响:
(1)经营风险之对策
首先,出新出奇,对旅游产品进行重新组合和设计,形成不同季节、特色各异的旅游产品;其次,利用价格杠杆,充分开拓潜在市场,扩大客源;第三,完善旅游地服务功能,合理安排节庆活动,减少淡季客流的巨大波动,规避客流变化带来的风险。
(2)行业风险之对策
加强自身旅游队伍的建设,培育江口水乡水利旅游区自己的优势品牌、拳头产品和旅游精品;同行业对手展开竞争,采用多种价格策略,迅速占领市场。
(3)市场风险之对策
为了避免市场风险的发生,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来减小市场风险,需要在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市场推广中做足文章。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以产品差别化和低成本优势吸引旅游者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根据目标市场顾客群的实际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价格,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旅游价格;通过广告、宣传、公关、参加或举办各种旅游博览会等方式,加强市场推广。
5、资金筹措方式
投资总额19642.6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14642.6万元,配套资金5000万元。

 
 
 
30万亩脱毒马铃薯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建  议  书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30万亩脱毒马铃薯基地建设及深加工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50亩原种生产网室; 1万亩生产用种基地;建种薯储藏冷库36000㎡;建30万亩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年产5000吨优质粉丝及方便粉丝全自动生产线。
项目总投资:12200万元
   项目业主:拟引进薯类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主要投资原种及生产用种基地,建立销售网络,深度开发马铃薯。
     项目主管单位:平昌县农业局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平昌系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薯类作为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8万亩左右,产量30万吨,但品质较差,淀粉含量低,主要用食用或饲料,转化利用增值不高。为促进我县薯业经济的发展,拟定实施30万亩脱毒马铃薯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实行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马铃薯是我县抵御旱灾,夺取粮食丰产,促进农民增收的传统优势产业,同时该项目以薯类深加工为核心,可以形成原料、技术、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相互联结的新型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端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有利于开发利用农业资源。2008年,平昌县被省农业厅列入了全省优质马铃薯主产核心示范区之一。目前每年薯类种植面积达28万亩,产量达40万吨(鲜薯),但薯类的利用率却很低,50%都用作牲畜饲料,还有30%左右白白烂掉。导致部分农民弃薯荒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该项目实施后,很好解决了薯类的出路问题,调动起农民充分利用不多的土地资源,积极种植红薯及马铃薯,十分有利于开发利用当地农业资源。
(3)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该项目实施后,要求农户按照无公害优质薯类种植标准实行科学种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减少和避免滥用农药和化肥,遏止对土壤和环境的破坏、污染,对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有利于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我县提出“食品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大力扶持发展脱毒薯类,基地建设具有良好基础,现拟定对外招商引进业主对我县优质薯类资源进行精深开发。项目实施后,业主对薯类进行深加工,有利于提高业主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建立更为系统的公司+农民+市场产业体系,加固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2、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省农业厅2008年编制的《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2年,把四川建成全国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强省,实现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加工前列。建成全国最大的菜用型马铃薯和南方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并将我县列为高产核心示范区。该项目符合中央和四川省的农业产业化政策和地方种植业发展总体规划。
3、项目投资人概况
根据项目建设需求,拟定引进一家年投资能力在1500万元以上的薯类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1、项目定位
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支撑,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广高淀粉品种,打造特色品牌,积极开拓市场。逐步使全县马铃薯产业形成集生产、推广、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2、项目选址
基地建设地点:平昌县江口、云台、得胜、五木、镇龙、笔山等30个乡镇。
加工企业选址:在县星光工业园区
(1)区域综合环境
①土地资源条件。项目区位于县城周围40公里以内,人均占有土地10.6亩,耕地0.78亩。
②气候资源条件。平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为16.7℃,≥10℃的平均积温4300.3℃,常年平均日照时数1341.4小时;常年平均降水量1251.3毫米;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无霜期302天。
③水、电资源条件。平昌县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6164处,水利工程设计配套干支渠1643km,水利工程蓄引提总水量8558万M3。平昌县水能资源较丰富,已在巴河流域先后建有五座电站和上规模的风滩电站,装机总容量1.2万千瓦。
④运输、通讯条件。项目区分布在达巴公路两侧,四条出境公路网内,即将开工建设的达广铁路和达广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运输极为方便。电力供应充沛。程控电话、长途数字传输、移动电话覆盖全境,可视图像、远程教育、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和信息设施得到了普遍应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条件比较发达。
(2)局部环境
县内陆路交通发达,有多条出境公路,达广高速公路和达广铁路线正在规划修建将穿越境内。县内公路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车里程发展到全程2385公里,等级公路已达1150公里,2007年货运周转量达2875万吨。项目产品依据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可方便地运往省内外销售。
(3)周边环境
平昌紧邻达州、巴中等中等城市,距重庆320公里,距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均在500公里左右。距达州火车站100公里、距巴中火车站70公里。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1、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①发展目标。本项目从2009年起开始实施,到2010年项目完成后,全县种植马铃薯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突破13万吨(折原粮),引进和扶持一批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7.8亿元。
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加强实施田间工程、道路工程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示范推广优质脱毒马铃薯高产技术,集中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引进培育加工营销龙头企业,不断延伸扩展产业链条,推进全县马铃薯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2、总体规划布局
(1)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成片、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推进。
(2)布局方案
在得胜镇建立原种繁育基地500亩,在得胜、五木、元山、驷马、双鹿等乡镇建立一级生产种1万亩;原料生产基地以海拔较高的镇龙、笔山、云台、得胜、五木等地为重点,实现种植春马铃薯20万亩,秋马铃薯10万亩,总播面30万亩的目标。在元山居委会、灵山关路村、得胜马灵村、双鹿玉鹿村等地连片建立高产示范片3000亩,辐射带动全县马铃薯生产水平提高。
A.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①脱毒网室建设。在平昌县得胜镇五星村征用土地50亩,建脱毒马铃薯网室大棚3.2万平方米、消毒室及库房500平方米。
②种薯基地建设。在得胜镇、五木乡、双鹿乡、元山镇、驷马镇共5个乡镇建一级种薯基地1万亩。
③储种用冷库建设。在元山镇新元村建设冷库仓储1座,总建筑面积36000㎡,冷藏能力1万吨。
B.生产基地建设。
建立优质马铃薯商品基地30万亩(其中春马铃薯20万亩,秋马铃薯10万亩)。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项目覆盖种薯生产基地):新建灌渠7万米。整治灌渠7万米。新建排灌结合渠8.5万米。整治排渠2万米。人行桥6000座、涵洞700个、沉沙池6000口、混凝土闸门7000个。整治山平塘140口、新建蓄水池5000口、整治蓄水池400口。整治机耕道500km、新建耕作便道400km。建立砖混结构马铃薯储藏室1万个,储薯至少30万吨,保鲜4个月以上。
C.马铃薯产业化开发。
引进建设一条年产5000吨优质粉丝及方便粉丝全自动生产线和扶持一批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实现产品转化增值,促进产业升级。
3、建设周期。
该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
五、项目财务分析
1、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预计12200万元,其中:建500亩优质脱毒薯类原种扩繁基地需资金500万元;建1万亩一级生产种基地需资金3000万元;建30万亩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需资金7200万元;引进建一条年产5000吨优质粉丝及方便粉丝全自动生产线需资金1500万元。
2、项目社会效益
一是项目建成后,不仅可满足用种,提供加工和饲养源料,同时可促进我县旱作农业、食品加工业、生猪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我县一是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探索一条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二是有效地改变了项目区的生产环境及基础设施,加速了项目区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三是增加了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发展生猪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可增加就业机会。
3、项目的经济效益
春季产原种5500公斤,一级脱毒种薯125万公斤,二级脱毒种薯2500万公斤,满足25万亩大田生产,其中500万公斤可外销;商品薯50万吨(鲜重,折原粮10万吨),总产值5亿元,实现纯收入1亿元,较目前新增产能33万吨(折原粮6.5万吨),秋季可产原种5000公斤;一级脱毒种薯75万公斤;二级脱毒种薯1500万公斤,其中500万公斤可外销;商品薯15万吨(折原粮3万吨),总产值1.5亿元,实现纯收入0.3亿元,较目前新增产能5万吨,纯收入增加0.6亿元。年马铃薯产能达65万吨(折原粮13万吨),总产值可达6.5亿元,实现纯收入1.3亿元。该项目投资回收期为3年(含2年建设期)
4、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总投资12200万元,其中:招商引资6500万元,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000万元;农户自筹4720万元。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商贸物流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平昌县商贸物流园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建设规模及内容:平昌县江口镇西城新区,占地面积80亩.项目由农副产品整理、加工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含保鲜冷冻库);商品展示大厅;商贸信息中心、检验中心、配套生活区;临街商业办公综合楼等几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52920平方米。
4、投资估算:5232万元。 
  5、项目业主:平昌县大众商贸有限公司
6、项目业主基本情况:他所经营范围为销售食品、饮料、烟草制品、纺织、服装、鞋、帽及日用品、厨房、卫生间用具及日用杂货、化妆品及卫生用品、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首饰、工艺品及收藏品(不含文物)、五金、交电、家用电器、建材、期货日用品。
二、           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四川省平昌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米仓山南麓,属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系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司法部、四川省发改委和四川省路桥集团的定点帮扶县。平昌县属典型的山区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现有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投资领域不宽、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内部及产业间融合较差,交通不便导致平昌经济与外界的交流融合的障碍,使平昌招商引资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受阻。与周边县市相比较,平昌在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均无明显优势,致使平昌区位竞争力较弱,无法在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中脱颖而出,失去诸多良机。如何准确定位平昌经济发展思路、寻找经济增长突破点、打破投资瓶颈障碍、积极融入成都、重庆经济圈、实现产业对接,成为平昌县委县政府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1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县城市场零售额达65452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农村市场额达76213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贸易同步增长,国有经济增长16.6%,集体经济增长15%,私营和个体经济增长19.8%。零售业和餐饮业是商贸流通零售的主流,批发业零售额增长8.7%,零售业增长18.3%,餐饮业增长25%,其他行业增长10.2%。
2、   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
商务部《关于实施“双百市场工程”的通知》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中央制定的“三农”政策。
     本项目既符合平昌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又符合“平昌县第‘十一五’规划纲要”,有利于平昌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平昌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抓紧特色家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含中药材、茶叶、畜产品、水果等。规划纲要还提出了要建设5000吨气调库等项目等。到2010年,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农副产品三大服务体系,发展连锁配套龙头企业5个,县级物流中心5个,大型购物超市3个,综合批发市场4个,专业市场3个,连锁超市90个,村级“放心店”350个,新建或扩建农副产品市场30个。初步建立起县、乡(镇)、村三级联合互助的新型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
3、   项目的投资人概况(对拟引进投资商的要求)
    引进资金拟在服务业行业类在川东北地区建立最大的物流中心。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1、   项目定位(地位及发展方向)
     建立在川东北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成为川东北物流龙头企业。
2、   项目选址
1)区域综合环境
2009年底巴(中)-达(州)铁路将正式开工。巴达铁路建成后,巴达铁路将与乐巴铁路贯通,同时连通襄渝铁路、达万铁路、宝成铁路,融入全国铁路网,成为平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2)局部环境
平昌县截止目前无一家正规的物流中心,县内的各种消费品由于经销商没有形成圈套规模,无法直接和生产商进行谈判,只能从中间流通商手中购置商品,这无疑了平昌县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同时由于平昌县目前的商品流通企业绝大部分只在发展。
3)周边环境
本项目建成后,具有辐射优势不仅是平昌县,将辐射到整个川东北地区。
3、   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平昌县现有人口已达到了101.95万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8462万元,比年初增长21.9%。平昌县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是由于交通原因限制了物流的畅通,使人们的消费受到了限制,项目建成后可以提供的货源供平昌县人们消费,整个市场的年销售额可以达到2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市场内可以上百人的就业,并且给市场内的经营者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农产品合同销售合作乡可达40个,本项目可以农民就地就业1000人,搭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项目惠及全县0%农民,农产品附加值至少可以提高10%,集中采购消费品可以为消费者特别是农民提供低价高质的产品。
四、           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1、   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本项目成功实施后,业主将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与物流园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向县行政区内43个乡(镇)拓展的步伐,到2010年在43个乡(镇)所在地开设43家连锁超市,到2010年在400个非乡(镇)所在地直接辐射的180个行政村中开设80家便民超市。既能便利老百姓购物、销售农副产品,又能促进业主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2、   总体规划布局
该项目共建5栋大楼,总建筑面积52920平方米。其中:
(1)1号楼临街建筑面积为13440平方米,砖混结构,设计三层,底层为临街商业门面,楼上二层为市场内商家办公用房,每层均为4480平方米;
(2)2号楼建在物流园的正中,建筑面积为15960平方米,砖混结构,设计三层。底层面积为7000平方米,二、三楼每层4480平方米。其中底层为商品展示大厅,二楼为信息中心280平方米、检验中心280平方米、办公、培训1400平方米(公司自用兼对外出租),生活配套2520平方米,三楼生活配套用房4480平方米。
(3)3号楼为保鲜气调库,保鲜容量为2000吨,建筑面积为4620平方米,砖混结构,公司自用兼对外出租;
(4)4号楼为农产品整理加工中心,简易结构,建筑面积为2100平方米,公司自用兼对外出租;
(5)物流仓储中心,棚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6800平方米,公司自用兼对外出租;
(6)场地、道路硬化及绿化,绿化率达到35%以上。
3、   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总工期为12个月
4、   项目经营思路
     平昌物流园项目质量控制是为了过到工程项目质量标准而采取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活动。
     平昌物流园项目总投资控制主要在项目决策和实施的各个阶段,通过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使项目在如期竣工和达到予定功能的同时习题优化项目费用开支,并将其控制在总投资预算额度内。
五、项目财务分析
1、   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5232万元,投资构成见附表
2、   项目收益
本项目建成后销售收入7702.8万元,净利润1252,投资利润率24%,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4年。
3、   项目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活跃了城乡市场,可大大缓解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同时,平昌商贸物流园的建成,随即扩展到广大农村,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而且还可解决1000多人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项目建成后,还能极大地推动企业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提高经营服务质量。企业盈利,农民受益,政府放心。真正能让农民放心消费、安全消费、方便消费。既树立了企业良好的服务形象和企业品牌,又构建了城乡商贸流通新格局。深受群众欢迎。
4、   资金筹措方式
     业主出资1326万元,招商引进资金3906万元。
5、   还款计划
     项目投产后第一年末偿还20%,第二年偿还30%,第三年全部偿还。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和费用名称
估(概)算价值(万元)
建设指标(m3
投资指标
(元/m3
备注
建筑工程
小计
1
土地取得费及契税
364
364
 
 
 
2
建筑安装工程费(含水、电、气安装、装饰及场地硬化、运输设备、货架等)
3046
3046
37800
574
 
3
前期工程费(含项目前期规划、项目申请报告、水文、地质勘测、三通一平等)
154
154
 
 
 
4
基础设施建设费(包括道路广场、入口围墙、景观绿化、小区管网、供配电等)
616
616
 
 
 
5
开发间接费用
72
72
 
 
 
6
设计、勘察、监理
84
84
 
 
 
7
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等各项费用)
82
82
 
 
 
8
财务费用(利率按7.56%上浮10%估算)
435
435
 
 
 
9
开发期各种税费
190
190
 
 
 
10
其他不可预见费用
189
189
 
 
 
11
合计
5232
5232
 
 
 

 
 
 
 
平昌县信义农副产品
交易市场项目
 
 
 
 
 
编制单位:平昌县西城管委会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建设地点:四川省平昌县西城新区信义社区第九小组;
(2)项目性质:集商储、摊位、办公用房等一体化的综合交易市场;
(3)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
(4)项目资金来原:企业自筹及银行贷款。
(5)项目承担单位:平昌县西城管委会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平昌县西城新区辖汉王庙社区龙王庙社区、信义社区金宝社区及三个农业行政村,以城市建设为主,辖区内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齐全、并有十几家行政事业单位入住,预计入住人口8—10万人。随着城市骨架的拉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要求更高,信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城市化市场规范管理必要。
二、政策支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业品专业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意见精神。为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为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农副产品和日用小商品的需求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当前我县各类市场的发育状况还不能很好适应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消费品市场绝大多数还属于低级形式,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仅仅是初步的,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则基本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抓住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好时机,把工作重点逐步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活跃平昌县农副产品为主要交易对象的场所。它有别于集贸市场网络中已有的各种小商品市场和日用工业品市场。
三、项目投资人概况
该项目拟通过招商引资确定业主和市场经营模式,根据现代化商贸交易批发市场的建设要求,首先需要业主具备项目建设需要的充足自筹资金;其次业主应有丰富的交易批发市场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经营理念;这将对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经营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第三章    项目定位和选址
一、项目定位
规范和现代化的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对当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积极融入成都、重庆经济圈,实现产业对接,因而,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的建设是发展我县农副产品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项目选址
根据平昌县社会经济状况,交通运输条件、自然资源以及农业产品就地,就近、就快交易的属性,按照城市总体规化建设要求,该市场拟建在信义社区九小组,相邻为规划中的长途汽车站。
(1)区域综合环境
平昌县全境地质属四川东部地区、地质构造行大巴山牌形构造,东新华构造和仪陇、巴中、平昌莲花状构造复合交接部位,县境地貌属四川盆地外围地区大巴山山地,按地貌形态及成因分成为山源,低中山低山源业、召地平填六种,山脉显西北与东南走向,呈略向西南方向凸出的弧形。属四川盆地中区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6.8,常开降水量为1138.2毫米大类年平均日照时数136小时,平均相对湿质79%,无霜期298天,土壤有4个,7个亚类,22个土属,45个土种,68个变种,大部份土壤适合农副产品生出,读市场位于达巴路旁交通便捷,从而为市场商品物资提供了时间及产品品质保障。
(2)周边环境
该市场建设于平昌县长途汽车站旁,为市场产品的走出去运进来提供了温有的物运保障,同时处于达到巴中腹心地带为产品的快速交易提供了可靠的市场保障。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1)脱贫致富、富民兴县的必须:
平昌县地处东北地区,属于国家及贫困县、农业人口众多,交通滞后,数年来山区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仅能维持温饱,不能形成财富积累,山区农民要致富,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多元化农业,从而提升农村生产力,提升土地经济价值,让有限的土地实现更多的产品,为此,必须建立农副产品市场,为新时代农民农副产品交易提供可靠的市场保障,尽而达到脱贫致富。
(2)规范交易市场管理,提高城市品位的必须
伴随着现代农业的普及深入,大量农副产品涌入集镇和物流,为确保农副产品的正常流转和规范交易,交易市场的修建拭目以待,从而为农副产品的合法、规范交易提供市场保障,以提高城市品位。
(3)城市快配套,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须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人口的聚居,按照城市化进程总体及规化要求,完善城市配套设施迫在眉睫,同时根据人们生产、生活的需修在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势在必行。
建设用期
(4)主要植被及动物资源
平昌南部距县城20公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镇龙山——森林公元总面积2553公顷,其中森林面积2132公顷,活立木蓄积65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3.5%。有野生维管植物1000多种,其中乔、灌木有松科、柏科、杉科、樟科、壳斗科、胡桃科、桦木科、木犀科、银杏科、山茶科、禾本科、杜鹃科等50科160多种。园内珍稀树种主要有篦子三尖杉、红豆树、四川润楠、灯台树、菩提树、飞蛾槭等20多种。有天麻、伏苓、吴茱萸等药用植物50多种。有陆生野生动物110种,其中重点保护动物有猕猴、毛冠鹿、林麝、大鲵、白鹭、红腹锦鸡等10多种。
(5)交通
平昌县距成渝、达成铁路、达(州)大(竹)高速公路、达州机场117公里。巴河水运直通渠江而至长江。公园与周边的达州、巴中、南充、广元、汉中等中等城市和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均有公路连通。
 
 
第四章   项目开发的思路和初步规划
1、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建设目标:建成巴中市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
指导思想: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指导,以市场化经营理念为经营模式,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成巴中市最大的农副产品综合交易批发示范市场。
2、总体规划布局
该项目总体规划是将农副产品全部融入该市场内,使之成为功能齐全、管理现代化的大型市场。
3、建设周期
该项目全部建成拟定建设期一年。
4、项目经营思路
该项目拟按“业主投资为主、项目补偿为辅”的投资建设方案建设,政府和主管部门承担宣传、服务和指导职责,由业主自主经营和管理。
 
第五章    项目财务分析
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3200万元,即土地费800万元,工程建设费2360万元,资金利息40万元。
2、项目收益
(1)商业摊位1200个,按每个10平方米计算,为12000平方米,按现行最低市场销售价格每平米2000元计算,商业摊位销售金额为2400万元;
(2)仓储700平方米,按每方米2000.00元计算,销售金额为1400万元;
(3)两项销售金额为3800万元,可获利600万元,同时还剩350平方米办公室等
(4)如不销售自行经营,每年可收租金及管理费300万元,除支经营成本及利息,投资回收期为11年。
3、项目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为平昌县及周边县市提供规范的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对促进该地区的农副产品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将提高农副产品和加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星光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及标准化厂房建设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星光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及标准化厂房建设
2、项目业主:平昌县星光工业园区管委会
3、建设地点:平昌县星光社区
4、规划面积:5000亩,其中一期启动面积3000亩
5、建设内容:①基础设施建设:a、星光大道建设;b、其它公益设施建设。②土地开发。③标准厂房建设一期6万平方米。
6、建设工期:3年
7、项目总投资:18526.72万元
8、合作方式:独资、合资、BOT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建设星光工业集中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市委、市政府工业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平昌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加速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有效载体,是实现产业集聚、资源节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该集中区是县城“十一五”城市总体规划的新城区和工业集中区,远景规划面积5000亩,一期启动面积3000亩。重点发展酿酒、肉制品加工、粮油深加工、果蔬加工和环保建材五大主导产业,用3-5年时间搬迁和引进各类加工及配套企业15家,实现产值10亿元,利润5000万元以上。
2、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政府扶持丘陵地区发展的难得机遇;省、市、县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提出工业强省(市、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企业向集中区集中,并给予生产要素政策支持;平昌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司法部、省发改委定点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2007年被列入全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
3、项目的投资人概况
拟引进资金在星光工业集中区以独资、合资、BOT方式进行合作。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1、项目定位
建设星光工业集中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市委、市政府工业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平昌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加速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有效载体,是实现产业集聚、资源节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2、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于平昌县江口镇星光社区。
(1)区域综合环境
工业集中区位于县城东南角,距县城主城区4.9公里,已纳入县城总体规划,是县城“十一五”规划的工业集中发展区,紧邻达巴省道公路,距2008年、2009年相继开工建设的达广铁路10公里和达巴高速公路6公里。
(2)局部环境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入园道路畅通,总投资3200万元的星光大道已完成路基工程。工业集中专用的10KV高压线路和35KV变电站已建成;日供水1万吨的供水管网正在建设中。
(3)周边环境
平昌是全国的劳务输出大县和全省百万人口大县,全县劳动力资源达25万人,是全省的农业大县、畜牧产业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通巴两河在县城交汇,有得天独厚的适宜旅游开发的水面资源,全县水电装机容量6.8万千瓦,建有220KVA和110KVA变电站各一座;
3、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平昌县星光工业集中区是我县的工业发展集中区,随着县城的扩张和我县工业的快速发展,园区发展潜力巨大,整体开发前景看好。建园初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集中,数额较大,但是,园内有大量可待开发的土地资源,有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有全市最丰富的水面开发资源,在区位条件日益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后,作为县城主城区和工业集中区土地升值潜力大、产业集聚效应高,若有眼光的开发商实行整体开发,将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1、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该园区是县城“十一五”城市总体规划的新城区和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3000亩,一期启动面积1000亩。重点发展酿酒、肉制品加工、粮油深加工、果蔬加工和环保建材五大主导产业,用3-5年时间搬迁和引进各类加工及配套企业15家,实现产值10亿元,利润5000万元以上。建设星光工业集中区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市委、市政府工业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平昌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加速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有效载体,是实现产业集聚、资源节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2、总体规划布局
①基础设施建设:a、星光大道建设;b、其它设施建设。②土地开发。③标准厂房建设一期6万平方米。
3、建设周期
该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
4、项目经营思路
2008年我县坚持县域工业民营化,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48亿元,增长25.2%。支柱产业明显。2009年我县坚持以项目工作统揽经营发展全局,重点发展酿酒、肉制品加工、粮油深加工、果蔬加工和环保建材五大主导产业,用3-5年时间搬迁和引进各类加工及配套企业15家,实现产值10亿元,利润5000万元以上。
五、项目财务分析
1、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18526.72万元
1、土地取得费:6455.72万元
(1)征地安置补偿费按平昌县2006年前三年农业年平均产值1270元的20倍计算:2.54万元/亩×972亩耕地+(1706亩非耕地-774亩绿化用地)×1.27万元/亩=3652.52万元。
(2)房屋拆迁补偿费350户×4万元/户=1400万元。
(3)上缴各种税费:1403.2万元。
a、耕地占用税:972亩×0.333万元/亩=323.68万元
b、耕地开垦费:1万元/亩×972亩=972万元
c、征用管理费:400元/亩×2688亩=107.52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2520万元
(1)星光大道建设:道路硬化及三座桥梁续建800万元。
(2)星光大桥:3258万元。由政府投资建设,目前已完成可研及设计,计划“十一五”内开工。
(3)支干道建设,规划园区内支干道6公里,设计路面宽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总造价120万元/公里×6公里=720万元。
(4)排水管网10公里×100万元/公里(园内6公里,园外4公里)=1000万元,设计管径Φ400。
(5)自来水管网、供电、供气、通信线路及附属设施建设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相关企业自建自管,不计入园区开发建设投资成本。
3、标准厂房建设(一期建设6万平方米):7200万元(含土地购置及附属设施)。
4、财务费用
按前两年投入4000万元,第三年投入4479万元计算,投资利息为4000×8‰×12×(3+2+1)年+479×12×8‰=2351万元。
5、建设期不可预见费:200万元。
2、项目收益
(一)在工业园全部开发后,可实现收入27185.84万元。
1、园内土地出让收入19083.6万元。
(1)星光工业园工业用地按国土部门对我县工业用地的最低指导价5.6万元/亩,商住用地按五级用地标准15万元/亩,129亩×15万元/亩=1935万元
(2)住宅用地693亩×15万元/亩=10395万元。
(3)工业用地1206亩×5.6万元/亩=6753.6万元。
2、工业园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资金,按全县每年经营性土地收益2000万元,连续5年计算:2000万元×5%×5年=500万元。
3、星光大道沿线按照“沿河景观大道及亲水住宅区”规划商业及住宅用地面积85亩,除15亩用于安置沿线拆迁户外,剩余70亩土地可通过整理,进行挂牌出让,土地出让收益:①土地出让收入15万元/亩×70亩=1050万元;②土地取得费:(土地补偿费2.54万元/亩+耕地占用税0.333万元/亩+耕地开垦1万元/亩+征用管理费400元/亩)×耕地20亩+2.58万元/亩×非耕地50亩×0.5=142.765万元。③土地增值税、契税1050×10%=105万元。④土地收益1050万元-142.765万元-105万元=802.24万元。
4、园区企业入园五年内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工业园,按平均每年100万元计算,100万元×5年=500万元。
5、标准厂房按年租金70元/平方米计算,15年可收回成本6300万元。
(二)利润和税金
1、工业园开发5年内可实现税前利润27185.84万元-18526.72万元=8659.13万元。
2、税金、土地增值税、契税19083.6万元×10%=1908.36万元,考虑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返还因素,可获税后利润8659.13万元-1908.36万元×60%=7561.11万元。
3、15年后,可采取拍卖或继续租赁,获得收益。
3、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中共平昌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第二项第九条之规定,并参照县国土资源局对工业园区各类用地的出让指导价格,工业园的投资收益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园内土地出让收入;工业园从纳税年度起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连续5年全额返还;工业园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资金,其标准为全县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金收益的5%,星光大道沿线土地开发收益。

 
 
平昌县有机茶产业化开发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四川省平昌县优质茶基地建设
2、建设内容及规模
征地50亩,建立一条有机茶饮料加工生产线,年生产饮料3000吨。依托西兴镇皇山1000亩有机茶基地,新建有机茶基地10000亩,改造转换现有5000亩茶场.
3、资金估算及筹措
投资估算: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有机茶基地建设投资4000万元,茶叶饮料加工生产线投资2000万元。
主管单位:平昌县农业局。
    建设地点:平昌县西兴镇、江口镇、笔山镇、镇龙镇、得胜镇等乡镇。
二、           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平昌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幅员面积2229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总人口101.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人,全县具有较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和气候条件,部分地区适宜茶叶生长,尤以云台、笔山、镇龙等地,海拔较高(800米以上),远离城市,环境优美,云雾缭绕,空气新鲜,无污染,土壤偏酸,更适宜于生产有机茶,近十年县委、县政府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县茶叶产业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全县先后共兴建大中小茶场53个可种植面积达5万亩,覆盖40个村1.2万农户,涉及茶农5.1万人。其中1000亩以上茶场5个,茶叶粗加工厂10个,全县有各类加工机械154台,茶叶面积已初具规模。2008年全县茶叶总产5万公斤,产值500万元,形成了以得胜茶场、镇龙肖家坡茶场、西兴皇山茶场、江口镇七里茶场等大中型茶叶生产基地,已成为部分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骨干项目。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大多数茶叶只能进行来料的粗加工,附加值较低,因此进行深加工特别是开发有机茶饮料潜力十分广阔,效益可观。
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掘弃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因地制宜,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在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形成贸、工、农、加产业一体化,拉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2)是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的需要。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农业县,截止2008年底,全县人均年收入仅297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实施项目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加速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通过建设有机茶饮料生产线,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既可以解决大量富余人员就业,又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增加财税收入。
2、   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平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国家司法部、省发改委的定点帮扶县。县委、县政府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制定了倾斜政策,实行一站式服务,为项目建设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证。
现有政策有利于茶叶的发展。由于我县茶区多分布于丘陵山区,茶叶是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政府已出台许多政策扶持茶叶产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将对我县茶叶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经济林木中茶树的水土保持优势进一步凸现,适宜地区的新植茶园面积扩大,将提高良种茶园比重和促进茶叶产业的形成。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1、   项目定位(地位及发展方向)
 依托西兴镇皇山茶场有机茶基地,辐射和带动江口镇、笔山镇、镇龙镇、得胜镇等扩建有机茶基地1万亩;引进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年产有机茶饮料3000吨。
2、   项目选址及有利条件
     平昌县西兴镇、江口镇、笔山镇、镇龙镇、得胜镇等乡镇。
(1)环境适宜。我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适宜,年均温16.8℃,常年降雨1138mm,年均日照时数1455小时,春早秋凉,无霜期长,冬季不易遭受冻害,成熟期无霉雨水涝,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全县共有各类水利工程6169处,蓄水总量8558万立方米,其中有效水量7110万立方米,亩平有效水量106.6立方米,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2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2.6%。全县森林面积115.59万亩,覆盖率38%,生态环境较好,无污染,通过四川省绿色食品中心对我县大气、水质、土壤等的环境检测,我县全面具备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条件。全县农业人口中劳动力35.8万,占农业人口的45.7%,劳动力资源丰富。
(2)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平昌水陆交通两便,距成都、重庆仅4小时路程,距乐坝、达州火车站均不到100公里,“十一五”规划达广高速公路或铁路贯穿我县,全县村村通公路、电视、电话、国际国内直拨,通讯十分便利。
(3)能源充足,水质优良。我县是全国电气化县,本地水电站装机容量6.4万千瓦,电力供应有充分保障。
(4)局部环境良好
茶叶生产的生态优势明显。一是产地环境优势明显。我县茶区多分布在丘陵山区,土质肥沃,远离城市和工厂,生态环境良好,无空气和水源污染。二是气候优势明显。我县地势北高南低,秦岭、大巴山挡住北来寒流,光热充足,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4℃,年初气温回升快,茶树芽叶萌动较早,茶叶开采早,上市早。
(5)       初具品牌优势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有机茶也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有机茶生产在我县有一定的基础。西兴皇山茶场共有面积1000亩,该场远离城市,环境优美,四周松柏葱郁,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是生产无公害有机茶叶的最佳地方,2004年县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县茶果站全面进行技术指导,优化了生产环境,提高了有机茶品质,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考察论证,已全部批准为有机茶生产基地,成为巴中市唯一的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得胜茶场、镇龙肖家坡茶场、江口镇七里茶场共5000亩,正处在有机茶转换期。
四、   项目开发建设内容
1、建立一条有机茶饮料加工线,年生产饮料3000吨。初步规划:
(1)建立一条有机茶饮料加工线。
(2)建有机茶饮料生产车间10000平方米。
(3)建原料产品堆放库房5000平方米。
(4)建设产品检验、化验质量管理中心。
(5)水、电、汽等配套设施。
(6)综合办公楼、后勤、活动、住宿等。
2、总体规划布局
    依托西兴镇皇山茶场有机茶基地,辐射和带动江口镇、笔山镇、镇龙镇、得胜镇等扩建有机茶基地1万亩;引进茶叶精深加工企业。
3、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三年
五、合作方式
合作方式以租赁经营、独资、合作开发均可。
六、项目财务分析
1、   投资估算
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有机茶基地建设投资4000万元,茶叶饮料加工生产线投资2000万元。
2、   项目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建成有机茶园1万亩,建设有机茶苗圃550亩,年生产需增加管理及采摘工12000人,其中茶园采摘及管理人员8000人,茶叶加工、销售、运输等人员4000人。三是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成后,农民种茶亩平收入4250元,与种粮油亩平收入1200元相比,农民种茶比种粮油亩平增收3050元,项目区人平增收600元。
3、   项目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有机茶饮料3000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2000万元,净利润1500万元,投资利润率25%。投资回收期4年。
4、   项目建议
有机农业是世界发展的方向,有机茶亦是世界茶业发展的方向。我县提出开发有机茶,既符合世界茶业发展的方向,亦符合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亦符合我市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化的精神。平昌的生态极为良好,森林覆盖率达38%,如果项目达产后,将在3-5年之内打造一个地方品牌,以龙头企业之势,通过有机茶园建设的示范推广,全面推动我县的茶业产业化发展,以促进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由此,本项目是一个拉动性强、幅射面广、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广泛社会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版权所有:温州市四川商会 备案号:浙ICP备2021033646号-1 电话:0577-88859677 传真:0577-88852677 邮编:325000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高新园区高一路一号金色小镇二号楼五楼     浙公网安备 33030302001146号  设计制作:乔宇科技